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信息化不断加速,就医陪诊类新型服务成为社会热门需求。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2.6万人在淘宝搜索“陪诊”。据不完全统计,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提供陪诊服务的店铺超过500家,生意好的店铺月销达上千单。对正值发展新阶段的陪诊服务行业,如何规范相关服务和收费标准,及时整治行业乱象,实现陪诊服务的社会价值,成为关注焦点。
陪诊服务“走红”,重要原因在于为老人、孕妇、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就医痛点提供了解决方案。说起看病就医,不少人都曾遇到医院科室分类繁杂、问诊等待时间较长、诸多检查项目繁琐、智能设备不会操作、看病无人陪护等情况,年轻人尚且晕头转向、各种询问,老人、孕妇、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就医体验可想而知。而陪诊人员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就诊流程,不仅能代替病患挂号、排队、取药,还能引导患者与医护沟通等,可有效提升病患看病问诊效率。
在为陪诊服务瞄准特殊群体就医痛点叫好的同时,也要看到,这一新型业态还面临诸多问题。比如,相关行业准则、规范、标准等缺乏,服务机构准入门槛、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等尚不明确,从业人员资质水平、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等。特别是当前电商广泛涉足,容易催生无序竞争、任性定价、纠纷频发等情况,导致人们既想购买陪诊服务,又担心遇到骗子、花费是不是物有所值、医疗隐私有没有可能泄露、陪诊中突发意外责任如何厘清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种种担心不利于陪诊行业的长远发展。可以说,作为社会创新的产物,陪诊行业亟需快速出台规范标准、立好规矩,让人们能够安心、放心购买陪诊服务。
在行业规范方面,有关部门可参考护工行业的发展模式,及时制定相关行业准则、规范、标准,明晰准入门槛、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等,同时明确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健全投诉受理、责任调处追责机制,实现对陪诊机构及平台的有效监管,避免出现坐地起价、虚假陪诊等情况,维护好患者和家属的合法权益。
在从业机构方面,应严格审核现有陪诊机构营业资质,确保其建立一套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流程,特别是要在解决多元化的病患需求同时,保护好病患的医疗隐私。
在从业人员方面,目前陪诊员多为自由职业者,缺少专业的看护知识和医疗常识,需进一步确保陪诊服务机构对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确保从业人员满足陪诊要求,并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陪诊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应该看到,陪诊行业迎合了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未来潜力可观。除在医院环境下的陪诊外,一些持续性的“善后”服务,如代理履行家属义务、代理办理医疗保险和健康保险报销业务等,也是陪诊服务可以拓展的巨大空间。同时,陪诊服务还可与更多医疗养老服务链接,不断成为受众覆盖更广、业务范围更大的陪护服务,实现更深层的社会价值。
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严格必要的监管。期待在市场发展和政策引导“两只手”的推动下,陪诊服务能够迈入规范发展轨道,并不断“进化”,尽快实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的良好局面,让优质陪诊服务真正尽己所长,发挥陪诊从业者的社会价值,成为化解“看病难”“就医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力量。
我要陪诊(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客户通过我们找到了陪诊服务